思辨风云:国科大本科生斩获第十九届“外研社杯”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 刘文彬
  • 2016-06-07
  • 1650

       2016年5月1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荟萃,从荷兰、新加坡、美国等地赶来的培训师济济一堂,拉开了第十九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总决赛的序幕。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水准最高的英语辩论赛事,“外研社杯” 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组委会从去年11月份开始,经过1000余所高校的校园选拔赛和全国东西南北四大赛区的复赛等层层选拔,遴选出122支队伍,进行为期一周的总决赛。能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选手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经验丰富的辩手,不仅在英语口语上流畅犀利,在论辩思维上更是敏锐清晰。

       我校本科生徐月和牟泽鹏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参加全国总决赛,并荣获三等奖,与一直以来外语系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他们的专注备战息息相关。

       过去三个月,外语系老师们为选手们的培训不辞辛劳。为了更好地备战,郑群老师特意邀请了外研社的资深英语辩论培训师陈聪老师和郑博老师为选手提供指导。由于白天课程紧张,培训只能选在晚上进行。老师带领同学们分析一个个的辩题,涉及政策、伦理甚至经济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培训强度也非常大,每次从晚上6点到10点,四个小时不间断。他们从中收获的,不仅仅是辩论的技巧,更有思维上的锻炼和提升。无论时间多晚,郑群老师总是在培训结束后才离开。夜色如水,疏星作伴,老师们是最辛苦的。在赛场上,平时培训时郑老师鼓励和陪伴的目光是辩手们最大的动力。

       5月6日-8日,徐月和牟泽鹏在外语系杜朋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东北大学秦皇岛校区参加了华北赛区总决赛,来自清华、北大、北外和外交学院等99个高校代表队参加,这是我校选手第一次与其它高校的选手正式角逐。实战与培训不同,只有站在赛场上才能体会到平时老师所讲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有多么重要。虽然之前老师们给选手提供了去各种赛事(如BDC)热身的机会,但是激烈的华北区竞争还是始料未及。两位辩手全身心投入比赛,不断摸索合适的比赛策略,杜老师也和他们一起总结经验、寻找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场循环赛的激烈竞争,我校代表队晋级了全国总决赛。这也是我校本科生首次晋级英辩赛全国总决赛。

       作为国内规格最高的英语辩论赛事,全国总决赛为辩手们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平台。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学习和开拓眼界的机会。在这里,选手们有幸听到许多亚洲乃至国际知名的老师带来的赛前培训。比如,来自新加坡的Loke先生从事英语辩论的培训与赛事组织已有13年时间。他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常常让在场的辩手们捧腹大笑,同时又对辩论中常见的题目和思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赛场上,评委们大多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往届辩手。他们所作出的赛后点评总是能令选手们恍然大悟,心服口服。这样的学习机会,是在其它任何比赛中都不可能的。在每场小组赛后,还有来自英国的世界大学生辩论赛优秀辩手为全体辩手做模拟辩论,每次他都会先阐述正方立场,赢的满场喝彩,让场下的辩手们无从反驳。之后他又会从反方角度反驳自己之前的演讲,更是令听众们哑口无言,脑洞大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领略世界上优秀辩手的风采,也能对每一场的辩题有新的理解。

       决赛战鼓已然敲响,唇枪舌剑,异常激烈。在前三场循环赛中,我校辩手两次险夺第一,积分名列前茅。在第四场,与他们同场对阵的是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英语辩论传统强队的辩手们。他们中有许多都是华北赛区的最佳辩手,甚至还担任过北京公开赛的评委。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我校辩手没有丝毫畏惧。相反,他们格外珍视这次与全国顶级高手竞技的机会。尽管他们与桂冠失之交臂,但是从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提升。赛后,我校代表队还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代表队交换队旗作为纪念。

       最终,我校在“外研社杯” 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总决赛中取得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三个多月,在老师们的陪伴和激励中,一路走来,一路汗水和收获。辩论不只是展示英语口才那么简单,在这个过程中参赛选手学会了敢于质疑、积极思考、严谨论证的思维方法,受益匪浅。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不仅来自于老师们的辛勤教导,培训时小伙伴们的参与配合,还有他们自己的付出。在全国总决赛的最后,Loke先生希望参赛选手们“never forget debating”,其实他们怎么能忘记在这几个月中老师们的辛苦,忘记培训中的酸甜苦辣,以及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的收获与提升呢?青春无悔,辩论无悔。(文: 牟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