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男:从学外语到从事外交翻译

  • 刘文彬
  • 2015-11-17
  • 1784

       2015年11月15日,周日下午,徐亚男老师莅临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为外语系全体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从学外语到从事外交翻译”的专题讲座。

       徐老师是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曾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联合国大会和会议管理部文件司中文处处长、外交部外语专家。拥有几十年的外语以及外交类工作经验。在本次讲座中,徐老师非常慷慨地与国科大师生们分享了她多年来在英语学习以及外交工作中的感悟、体验和经验。

       徐老师的讲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她个人关于外语学习尤其是翻译的一些见解;第二部分,是她在外交工作领域方面的经历和感触;第三部分是外交翻译的乐趣;第四部分是问答环节。在每一部分中,徐老师都列举了许多生动鲜明的事例,不时引得大家捧腹大笑,不时又让大家陷入沉思。尤其时在举例说明和问答环节,大家表现尤为踊跃。

       根据徐老师多年的外交以及翻译工作经验,她有以下的几点感触:

       第一,作为一个外交翻译,必须有极高的政治敏感度。因为外交翻译所涉及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字,都会影响国家邦交等重大事件的走向。哪怕只是一字之差也很有可能会导致极为严重的政治错误。

       第二,无论做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的翻译时,都应该注重交叉求证。即利用权威的单语语料库等进行求证。这在做外交翻译时更是如此。讲座中,徐老师就有提及当年有关“汪辜会谈”的英文译法。在中文中,顺序是汪、辜;然而译者译出来却是辜、汪。据说是参照外媒的翻译方法。在涉及到这样的问题时,译者一定要及时向发言人或撰稿人求证并确认,不能随意参照外媒的译法,因为有时候外媒是带着有色眼镜在看待中国的政治问题和局面的。一定要慎之又慎。

       第三,翻译本来不是徐老师最为热爱的事物。然而阴差阳错入了这一行,后来又涉及外交之后,在这一行一工作就是三十余年。徐老师表示,外交翻译这一行相当有意义和乐趣。一方面,做翻译尤其是外交翻译,可以为国际交流,政治会晤等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促进中国与世界在各方面各领域的交流,并有机会近距离聆听到各国领导人或者各界精英对于世界形势等一些重大事件的独到见解,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作为译者,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保持对周遭世界的新鲜度和好奇心。

       进入问答环节之前,徐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在她眼中翻译工作的乐趣:

       第一,译者拥有许多学习的机会。每一次接手一个新的翻译工作,译者就需要甚至是不得不去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哪怕不是很深入,但至少得有所了解。

       第二,译者能够近距离接触到许多国家级领导人,聆听他们关于重要问题的独到见解,见证他们在重大问题上的处理手法和态度。

       第三,译者能够亲历和见证历史。

       第四,译者能够体会到取得成果和迎接挑战、克服挑战的快乐。

       第五,翻译工作具有多样性,不会让人感到枯燥。因为作为一个译者,需要不断地输入新的知识,了解世界动态,永远都在接触新事物或靠近新事物的路途中。

       在讲座接近尾声时,大家开始踊跃提问。有同学问及一次中国和美国之间有关领空的问题,徐老师表示,对于这样的外交事件,我国往往直接贴合事件处理结果的原文来进行报道。也有同学提到译者在重要事件上的立场问题。这一点上,徐老师的建议则是保持中立,不要随意表明立场。还有同学提及到如果女性从事外交工作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徐老师认为,外交工作是有一定的风险,也会给个人生活带来不便,但是只要进行恰当的自我保护,并适度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这份工作就不会给女性外交工作人员造成困扰。

       此次讲座圆满成功,希望以后学校能够邀请到更多的专业人士开展讲座。(撰稿人: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