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和碰撞下的启迪----记北外张剑教授的讲座

  • 2012-06-25
  • 1484

  2012年6月20日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博士生导师、英语学院副院长张剑教授来到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给这里的研究生做了一场关于“威廉·燕卜荪与西南联大:中英文化的碰撞”的讲座。张剑老师现任全国英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和北京市精品课程评估专家。他出版了多部关于英国文学、英美诗歌方面的专著,在国内的著名文学刊物如《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国外文学》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张剑老师的讲座围绕着威廉·燕卜荪展开。燕卜荪在中国英语界是一个传奇人物,我国许多老一辈英语学者,如王佐良先生、许国璋先生等都从燕卜荪那里得到了英语启蒙教育,他们的回忆录和纪念文章给予燕卜荪以高度的评价,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燕卜荪的学术造诣和对中国学术的贡献。张剑老师则另辟蹊径,从燕卜荪在这个时期所留下的文字资料,如书信、旅行笔记、诗歌、小说、批评论文等文献中,探寻了他的中国经历对他的学术思想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他对中国文化和政治时局的看法。在中国西南联大教书的经历,给燕卜荪的学术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直接影响着他的一部学术著作《复杂词的结构》的诞生。他从自己所教的学生所写的文学评论中,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而中国的学生,则帮助他拷问了他自己的道德观念。通过以上的梳理,张教授在讲座中为听众展示了一个更加全面的燕卜荪形象。

  张老师在讲座中,还谈到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谈到了在外国诗人眼中的中国语言的特点。这次讲座在学生们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张老师刚讲完,他们就纷纷提问。有个爱好文学的学生提出文学发展的过程是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又到后现代主义,而他在阅读过去的作品的时候,常感到很困惑:“我为什么不能对过去比如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产生共鸣呢?”还有的学生质疑燕卜荪描写中国“以柔克刚”的措辞里,是否含有一种歧视?张老师一一耐心地解答了他们的疑问。

  张剑教授的讲座,对于理工科学生了解文科的研究领域,很有启迪。而学生们的提问,也反映出部分理工科学生在对于文化差异的理解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讲座,将他们引入到中西文化差异的方面,使他们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能学到各种民族文化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