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辞论道,纵横天下|国科大学子在第24届“外研社·国才杯”英语辩论赛华北地区复赛中再创佳绩

  • 安贞贞
  • 2022-04-28
  • 894

  2022年4月8日至9日,第24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北地区复赛如约而至。在杜朋老师的带领下,国科大2021级硕士研究生李品阳、2021级本科生李昊旭,与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传统辩论强校的队伍展开激烈角逐。经过两天的唇枪舌剑,两位同学最终在96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以队伍总积分第7名的好成绩成功晋级6月的全国总决赛,这也是国科大在该赛事华北地区复赛中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继我校李佳琪同学在上届华北赛获得最佳辩手之后,我校李品阳同学在本届比赛中以辩手个人积分榜第5(共192名)的成绩再次荣获“最佳辩手”称号。

  “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是全国最具影响力、水准最高的英语权威赛事之一,连续两年被纳入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排行榜”,旨在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国际沟通和传播人才。

  

  一、赛场表现

   “This House prefers a world where artists predominantly publish and sell their works through the blockchain.”(本院更喜欢艺术家主要通过区块链来发布和销售作品的世界)

  循环赛第三轮的辩题将艺术、商业和时下热点话题“区块链”结合起来,旨在考验辩手们对艺术功能的丰富性、艺术家的多样性以及大众的参与性等的理解。两位辩手作为正方下院,将传统的高门槛机构与新型区块链进行深入对比,强调了低门槛对普通艺术家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对于少数群体艺术家的关切,最终获得这一轮的第一名。

  “This House prefers media funding models that rely on primarily advertising to models that rely on subscription.”(本院更喜欢媒体以广告商投资作为主要资金来源而非用户订阅)

  循坏赛第四轮的辩题非常日常化、生活化,旨在考察辩手对两种模式具体运作机制的熟悉程度。两位辩手作为正方上院,以疫情期间民众了解疫情有关数据新闻为例,着重强调了媒体可及性对社会大众的重要意义,并从媒体自身盈利、媒体名声、新闻质量和读者体验等不同视角进行分析,最终获得此轮的第一名。

  二、辩手个人感悟

  李品阳:

  “我自身非常热爱英辩,也积累了两年多的辩论经验。我非常开心可以有此机会代表国科大出征,和熟悉的老师、辩友在云端相聚。无论是赛前15分钟的头脑风暴、赛中7分钟的密集输出,还是赛后听裁判反馈时的醍醐灌顶,我很沉浸于辩论的整个过程,也非常享受于向对方辩手提POI(质询)和把对方的论点一一攻破。特别感谢杜老师平时对于辩论社团的付出以及从校选赛以来对我们俩的支持和帮助,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借用了外语系的学术写作中心,真的是动力满满,信心倍增,也特别感谢宋龙梅老师在此过程中的协助。

  希望辩论的力量可以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之中,真正关心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发展。”

  李昊旭:

  “此次华北赛区复赛是我第二次参加英语辩论的比赛,第一次是不久前的南京国际辩论锦标赛(NIT)。从校初选,再到备赛,NIT第一次实战最后到华北赛区成功晋级,过程是艰辛却也充满收获的。

  对于我来说,BP制英辩首要的困难在于要把平日的认知抛开,进入纯逻辑的世界。我常常会把一些日常中我认为肯定正确的事情作为论据进而做出类比,但这在英辩中是行不通的——everything is debatable。同样的,我在辩论时如果抽到和我内心想法不一致的立场也常让我十分苦恼。此外,或许因为我是理科生,在辩论的时候我喜欢去论证数据、去给出事实,这也不是英辩的核心,你胜过别人只是逻辑。所以在平时的训练和正式的比赛中我会给自己强调,只有逻辑是真理。

  当然,既然是英语辩论,语言难免也是困难之一。语言的困难是两方面的:一是我自己观点的输出,二是倾听他人观点并进行反驳。辩论从来不是只有你和你的队友,你需要在自己发言的七分钟流利表达自己观点,让裁判听明白、抓住重点,同时你要补充队友的发言、驳斥对立方的论证,而这的前提是你听明白对方说了什么,逻辑是怎样的。在赛场上,对手们往往都是如狼似虎,语速极快,你需要听懂的同时用纸笔记录并迅速总结想好反驳,这对我的英语能力的提升是显著的。

  最后,英语辩论也让我学到多元化的知识。由于赛制是只提前十五分钟公布辩题,故赛场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平时的积累。在NIT上,我吃了不懂相关文化知识、相关英语表达的亏,故在那之后的训练,我有意识地去接触我平时不常接触的事物,极大拓展我的知识面。”

  三、赛后回顾

  赛后,两名辩手和杜朋老师对几轮比赛中的表现进行了复盘,结合每轮裁判的反馈总结得失。两位同学自结为搭档以来,每周会抽出时间进行线上的交流,分享辩论技巧和辩题分析,同时二位也在赛前参加了外研社专业老师的培训以及NIT(南京国际辩论锦标赛)进行磨合和备赛。尽管第一次参赛的李昊旭同学辩论经验不足,但他总能在繁忙的学业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训练,在一次次的赛场交锋和学习过程中,他的辩论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拓宽了视野和眼界。两位同学之后也将投入到紧张的备赛之中,希望“双李组合”在全国决赛中能够取得佳绩,不负韶华!

撰稿: 李品阳、李昊旭

审稿:杜 朋    

图片:杜 朋、李品阳